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开宗明义指出,大会的主题是:
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,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。
那么大家是否都知道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:
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,为中国人民谋幸福!
我上小学时,对语文课本中《朱德的扁担》、《八角楼的灯光》几乎倒背如流,并由此对井冈山心生遐想;
稍大一些后,从毛主席的诗词《西江月井冈山》中,掌握了森严壁垒、众志成城、岿然不动等成语,更对井冈山增加了向往;
特别是毛主席的一首《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》,老人家那“可上九天揽月、可下五洋捉鳖”的霸气,那“世上无难事、只要肯登攀”的豪气,曾使我心潮澎湃、热血沸腾。
从那时起,就一直有一个心愿:
什么时候也能够上井冈山一睹红色摇篮的风采!
机会终于来了,今年5月,我有幸参加了赴井冈山的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培训班,来到了朝思暮想的圣地井冈山,了却我多年的心愿。
在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,接受了为期四天的党性锻炼,瞻仰祭拜了革命先烈,重走了他们当年的道路,也有幸遇见了革命先辈的后代,倾听了他们以及先辈的故事。
然而,在实地教学中,听了讲解老师的讲授之后,总有某些时刻,让我心头酸楚!
其中有两个地方我和大多数人一样,是落了泪的。
一处在曾志同志的墓前,一处在烈士陵园。
曾志,湖南宜章人,1911年生,1926年入党,参加过湘南起义和井冈山的斗争,全程参与了中国革命的各个过程,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东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、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等职。
17岁时,她在井冈山生下儿子石来发,但由于敌人的迫害,仅仅26天她便将亲儿子含泪送人,失散23年后的重聚,曾志已是中央“高官”,当儿子不远千里,来到身边,她流下了作为一个母亲亏欠和思念的泪水,但是她却做出了让儿子继续一生务农的决定,原因是儿子没有读过书,干不了有知识的活;
当亲孙子提出想办个“农转非”户口时,曾担任中组部副部长的她也婉拒了,她的家风就是这样的纯粹、干净、高尚。
死后,她将一生的积蓄捐给了贫困地区,灵柩回到了井冈山,长眠在一颗松树之下,墓冢简单而又宁静,恰如她向往的一生。
说回到另一处,烈士陵园里,到处陈列着革命先辈的雕像,他们牺牲的时候,年龄大的不超过33岁,小的只有17岁,每一处雕像下面都安放着一个伟大的灵魂和一段悲惨的故事。
其中有一位烈士他们是一家三口,却是两个墓碑,因为他们的儿子是在7个月的时候被敌人从肚子里挖出来的。
然而,就是在那样的艰苦岁月,我们的共产党人依旧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,用生命捍卫着对党的承诺,他们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,为中国人民谋幸福!
现如今,我们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就应该发扬“实事求是、敢闯新路、坚定信念、矢志不移、依靠群众、艰苦奋斗”的井冈山精神,筑牢精神支柱,脚踏实地,创造出无愧于先烈、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伟业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砥砺奋进!
最后,以一首毛主席的《重上井冈山》结尾,但愿山花烂漫时,你我丛中笑。
久有凌云志,重上井冈山。
千里来寻故地,旧貌变新颜。
到处莺歌燕舞,更有潺潺流水,高路入云端。
过了黄洋界,险处不须看。
风雷动,旌旗奋,是人寰。
三十八年过去,弹指一挥间。
可上九天揽月,可下五洋捉鳖,谈笑凯歌还。
世上无难事,只要肯登攀。